县属各义务教育学校:
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,巩固教育保障成果,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。现将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,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。
一、提高站位,强化组织领导
各学校要提高站位,充分认识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意义,切实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。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,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,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,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局中教股,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和调度。各学校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,校长是控辍保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,要亲自抓好落实。县教育局与各学校,学校校长与班主任、教师,班主任、教师与学生家长,要层层签订《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》,逐级分解责任、传导压力,清单化、项目化抓实控辍保学工作,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。
二、明确目标,增强责任意识
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,健全完善、优化、固化控辍保学工作机制,形成控辍保学工作联动合力,实行控辍保学工作闭环管理。严格落实“双线”责任制和“校长”负责制,严格执行“三项”工作制度,自觉履行《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》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全部入学、不失学、不辍学,实现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,巩固教育保障成果,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三、细化措施,落实工作任务
(一)开展依法保学
1.加强宣传。各学校要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宣传教育活动,组织教师开展大走访,发放《控辍保学家长告知书》,通过标语、宣传栏、微信等形式和渠道,大力宣传《教育法》《义务教育法》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婚姻法》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》等法律法规,提高公众的法律法规知晓率,营造依法保证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2.认真排查。各学校要认真开展 6-14 周岁适龄学生入学情况排查,第一时间建立完善县、乡(镇)、校、村(社区)“四级”管理台账,全面掌握学生基本信息,准确研判学生辍学风险,发现有失学辍学倾向的要提前干预,要通过家访、电话了解、联系村干部等方式,及时跟踪、摸清学生去向和原因,并适时进行动态监测,实行“日汇报、周报告”制。
3.开展劝返。各学校要充分运用《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》,对无正当原因未到校超过 7 天的,要及时报告户籍地政府,启动劝返程序,对疑似辍学超过 1 个月未到校的,要向乡镇政府和县教育局报告,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劝返,实行“一人一案”“一对一包保”管理,实现常态化动态清零。同时,要落实小升初去向跟踪制度,确保小学毕业生就近免试到初中学校就读。
4.规范学籍。各学校要严格按照《福建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》要求,运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系统,在开学 1 个月内,完成学生信息维护(含新生注册)和审核,如实标注疑似辍学和辍学学生,对于休学、转学等异动要及时处理,实现“一人一籍、籍随人走、人籍一致”。
5.做好监测。各学校要建立控辍保学监测机制,及时更新完善数据,并安排专人进行信息管控,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点名,对学生到校情况实行动态监测管理,实现控辍保学零预警,提高控辍保学能力。
(二)开展行政控辍
各学校要借力乡镇政府、村(社区)开展行政控辍。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,及时依法组织对疑似辍学学生开展劝返复学工作,对经组织劝返 2 次仍不复学的,应书面向乡镇政府报告,由乡镇政府组织公安、司法、民政、妇联等部门,会同中心校、学校,形成控辍保学工作攻坚合力,进一步开展劝返复学工作,并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达《敦返复学通知书》,依法敦促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送子女入学,让其明白“不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的”。同时,坚决制止各种违法违规导致学生辍学现象,保障区域内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。
(三)开展扶贫控辍
各学校要认真落实资助政策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完善教育资助工作机制,落实“两免一补”、寄宿生生活补助、学生营养计划等各项资助政策,按照“一家一案”、“一生一案”制订资助方案,统筹各类扶贫、惠民政策,创造一切有利条件,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力度,守牢“不让每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的底线,做到应助尽助,精准资助,不漏一户,不落一人,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,避免出现因学返贫、因贫辍学等现象发生。
(四)开展质量控辍
各学校要严格按照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》,健全管理机制,规范办学行为,推进教育公平、公正。加强师德师风,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,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改进教学方式,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,不得随意增减课时、改变难度、调整进度,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。不举办各类重点班、实验班,不歧视学困生、后进生,不强行或变相要求学生转学,不以成绩排名次、排座次,走出“唯分数”评价体系;严格落实“五项管理”“双减”“课后服务”等政策,控制学生在校时间、作业量和考试难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,不擅自集体有偿补课,倡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学生辅导、补差。在教育教学中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认真落实“五育并举”,开展学党史、感党恩,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动口、动手、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;通过开设兴趣小组,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,让学生出彩、展示自我,把学校建成幸福校园、成长乐园,真正让学生想着来、留得住、学得好,学有所乐、学有所长、学有所用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,培养学生全面发展。
(五)开展情感控辍
各学校要坚持“以情育人”原则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正常疏导学生心理,设心理健康教师,适时与学生沟通,掌握学生思想动向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,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。加强对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、特殊残疾儿童要的关爱力度,及时化解面临的入学困难、化解成长中面临的突出问题,对不能到校正常上学的特殊残疾儿童、少年要开展送教上门或远程视频送教,并对生活上进行关爱,帮助残疾儿童、少年树立生活、学习的信心和勇气,并完成学业。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、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优先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,关注和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区生活、学习。
四、加强督导,确保工作成效
控辍保学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。各学校务必高度重视,狠抓落实,力求实效。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导,一是及时掌握各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、劝返情况、控辍效果,实行台账管理,并纳入季度、半年、年终考核;二是及时督促各学校进一步摸清底数,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措施,把控辍保学工作做实做细,确保控辍保学工作成效。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学生辍学,或是造成不良影响,甚至严重后果的学校和个人,将严肃追责问责。
云霄县教育局
2023年5月6日